新华社郑州10月16日电(记者王烁)每当“痛”这个字眼被提及,我们的身体仿佛都能感受到那股难以言说的不适。疼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肌肉紧张、关节炎、风寒湿邪侵袭等。中国镇痛周之际,记者采访有关中医专家了解到,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在应对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虽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需要立即治疗,但是关注疼痛并适时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王鑫伟表示,秋冬气温较低,寒气不仅带来了体感上的不适,更是颈肩腰腿等关节旧疾复发的“催化剂”。中医理论指出,“寒主收引,凝滞气血”,当身体阳气不足时,寒湿邪气便乘虚而入,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引发关节的酸、麻、胀、痛与活动不利。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告信号,疼痛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影响情绪和生活质量。长期的疼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慢性疼痛不仅会导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们更容易生病。此外,疼痛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中医治疗疼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灸、拔罐、推拿按摩、艾灸等。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科学评估和规范治疗。”郑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张跃营说,“比如带状疱疹,就需要根据体质来辩证用药,不能因为本病属于病毒感染,就大量服用清热解毒药,不恰当的用药反而会加重病情。”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督脉灸可以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在后背整条脊柱区域,铺以辛温的药材,上面放置艾绒进行灸疗。它作用面积广,温通力量强,热力持久渗透,能最大限度地培补元气、驱散深伏于经络关节中的寒湿邪气。”郑州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苟成钢说,此疗法不仅能缓解因风寒邪气引起的颈肩僵硬、腰痛、膝冷及腿麻等症状,还能改善四肢不温、畏寒怕冷、易疲劳等阳虚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这些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的止痛方式,旨在通过调整和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来达到止痛的效果。受访专家表示,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专业医师,注意告知病史,适度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