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台《方案》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激发各领域发展潜能
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9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紧扣“两高四着力”战略布局,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等20条内容入手,激发各领域发展潜能。
到今年底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万亿元
加大优质金融资源供给,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金融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结构更加优化、循环更加畅通。
《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全省金融总量稳步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更加精准有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万亿元,信用债发行3000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绿色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未来3~5年,实现金融要素配置与“两高四着力”有机融合,金融“五篇大文章”提质增效,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升,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集聚发展,金融机构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金融风险大幅收敛,现代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高效、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的金融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202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
聚焦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方案》提出,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落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储备和推送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项目对接,用好用足8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挥省、市、县三级金融服务专员和行长进万企、金融会客厅等工作机制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群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2025年全省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4000场以上。
支持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推动“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提质扩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力争202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组织金融机构与中原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开展深度对接。
河南是农业大省,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方案》提出,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力度,推动涉农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占比不断提升。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做好粮食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新型农业、林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同时,《方案》还提出,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保险等方式,支持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丰富我省金融业态和金融产业链。推动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力争2025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投放50亿元。做优做精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丰富区域特色期货品种,发展“保险+期货”,延伸期货产业链。
力争年底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到2.4万亿元
金融服务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方案》要求,聚焦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优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向外贸、民营经济、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完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在扩大民营经济融资供给方面,《方案》提出,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三进一提升”(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系列活动。加大民营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力争2025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到2.4万亿元。
“一老一小”是关乎亿万家庭福祉的战略性事业。在养老领域金融支持上,《方案》明确,加强项目储备,引导更多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落地。加强综合金融供给,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机构等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加强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
同时,加强对服务消费的支持,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重点领域开发差异化消费信贷产品。
推动银行机构逐步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全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关乎百姓福祉。《方案》要求,聚焦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金融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力支持美丽河南建设。《方案》明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利用资本市场绿色融资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信贷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研发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等产品。推动银行机构逐步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全覆盖。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积极探索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加大培育辅导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培育壮大绿色发展基金,加快推动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二期投资落地。
加强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保障,《方案》提出,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绿色信贷给予奖补和贴息支持。
充分满足文旅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
文旅产业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方案》要求,聚焦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优化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供给。
充分满足文旅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分类整理全省有融资需求的文旅项目和企业名单,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跟踪监测和融资对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方案》明确,加强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支持。支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线路培育行动,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探索“金融+文化IP”贷款模式,对“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项目品牌评估价值进行授信,对IP孵化、开发等环节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根据文旅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创新推出景区收益权质押贷款、旅游住宿贷款、文化创业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大力推广信用贷款、随借随还等贷款模式。
拓展文旅消费信贷业务,拓宽文旅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机构发行文旅消费联名信用卡和借记卡,为持卡人提供门票购买优惠、分期优惠、消费满减、消费积分等特色权益。积极挖掘符合条件的优质文旅企业,做好上市培育工作。发挥银行、融资担保、信用增进机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债融资。(记者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