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丨“云端问诊”里的中医药智慧-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7/03 15:30:05
来源:大河网

青春华章·豫你同行丨“云端问诊”里的中医药智慧

字体:

  早上8点刚过,抱着孩子的父母步履匆匆,身着“延泰志愿服务队”红马甲的医护人员耐心倾听患者的询问,各个科室的医生在电脑上敲下一张张治愈良方……近日,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探寻中医药文化的出圈密码。

  古法今用让中医技法焕发现代活力

  在小儿传统疗法中心,记者看到,一个个“人类幼崽”躺在诊疗床上,安静地接受着医护人员的揉捏、按摩。角落的小房间里面,艾草的香气四散在空气中,孩子们背上或肚子上放着大小不一的艾灸盒,传统中医技法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注脚。

中医传统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儿科外治疗法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属“自然疗法”“绿色医学”范畴,为祖国医学之瑰宝。面对儿童服药难、配合度低等难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传统特色诊疗部创新推广20余种中医外治法,相继开展了小儿推拿、膏摩、穴位贴敷、针灸、熏洗、耳穴贴压等各具特色的中医外治疗法,广泛运用于防治小儿咳嗽、哮喘、厌食等疾病。

  据科室主任李付根介绍,科室通过体质调理(9种体质分型)及督脉灸等疗法,实现“未病先防”。其团队以“小病不吃药”为目标,以刮痧、鼻部推拿、中药熏蒸组合治疗鼻炎;改良传统艾灸为“面碗灸”(将药粉与艾炷嵌入面碗),避免明火惊吓;更传承唐代烙治法替代扁桃体手术。

  “中医传统疗法在儿科的应用,其实是一种古老和现代的融合。我们不仅仅要传承中医传统技法,更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特点,创新性地把这些技法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多做一些贡献。”李付根说。

  互联网医院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手机预约、视频问诊、中药配送到家……现在看中医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电子大屏上滚动显示实时访问人数,医生与患者跨越千里实现“面对面”问诊,共享录播室进行着科普小视频的录制。

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普录制。

  “我们互联网医院于2021年正式上线,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渠道,最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辐射国内多地及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我们自主研发的小程序目前可以提供挂号、问诊、视频诊疗等服务,患者依据自身需求可以自行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职工陈亚男展示了“豫中一”APP的功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率先建成互联网医院,打通线上线下诊疗全流程,把专家资源搬上云端,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尤其方便了慢性病患者和异地就医人群。

  国医大师呼吁青年传承中医智慧

  守正,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其生命力所在。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国医大师丁樱,她说,直到50岁左右,她才感觉自己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中医”,因为直到那个时候,“一下笔开方,君臣佐使、升降浮沉全都在脑子里闪现出来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太年轻的中医人通常很难透彻理解其中丰厚的内涵。

  都说中医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治国。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经方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一大魅力就在于它灵活的加减变化。丁樱打了个比方:“开方就像做菜,大家都用油盐酱醋,却不一定能做出来一级厨师做的味道。同样的药方用到不同人身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当年求医的感悟,如今成为课堂上的“真经”。她常对学生说:“学中医不能死记硬背,临床时要类证鉴别,既要精通原文、掌握每一味药的表里宣散,更要对经方活学活用,学会加减化裁,学中医难就难在这儿。”

  “中医独特的理论思维与智慧正日益被世界理解和接受。”丁樱表示,越来越多的西医医生主动学习中医,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瑰宝,其传承与发展急需青年力量,她呼吁更多高考学子投身这一事业。

  “我坚信在年轻一代的接续奋斗下,中医药必将后继有人,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丁樱说。(董蕾 实习生 程小纯)

【纠错】 【责任编辑:谷婷婷 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