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5 05/18 06:17:25
来源:河南日报

数字化+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

字体: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新技术”是分主题之一。如今,从智能导览、直播“云”游,到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展示等,新科技正在融入博物馆各个领域,让更多文物“活”起来,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纹路细节都一清二楚,真是太逼真了!”5月16日,在郑州博物馆“创世王都”展厅内,游客宋女士戴上智能AR导览眼镜,展柜中的镶金玉铜带钩“一跃而出”呈现在眼前,开启了“新视界”。

  位于二楼的“丝绸幻旅”VR大空间沉浸体验项目中,游客正在探索“全新世界”。在空旷的体验空间内,几名游客戴着头显,或小心翼翼向前挪步,或对着空气上下摸索,大家面部表情丰富,一名女生甚至突然发出惊叫声。

  “通过将虚拟信息与实物实景融合,与之相关的历史场景就能在眼前‘活’过来,观众戴着VR设备化身‘时间旅人’,随着指引穿行于丝绸之路,沉浸式感受历史和文化。”郑州博物馆信息资料部负责人邵帅介绍。

  从门口的智能导览机器人,到展厅内的数字换装,以及文物的全息投影、3D展示等,在参观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技术都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VR、AR、裸眼3D、AI机器人、全息投影、智能AR导览眼镜等,是目前博物馆普遍使用的新技术,让观众成为参与者、互动者,从被动观看走向主动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邵帅说,同时,在博物馆管理和运行、藏品管理等方面也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

  放眼全省,各地博物馆都结合馆藏文物和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殷墟博物馆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打造了一个集灯光、图像于一体的演绎空间,引导观众穿越到3000多年前,与商王武丁“对话”;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4D影院上演《桑林祈雨》,全息技术重现了商汤祈雨的历史场景;濮阳博物馆推出“AI智能馆员濮小慧”讲解导览……科技加持下的博物馆为观众打开“魔法”之门,让观众从“打卡式”看展走向“沉浸式”体验。

  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物数字化实验室主任王运良看来,数字技术的普及,让文物以丰富姿态“活起来”,将文物修复保护、传播利用等提升到新台阶;VR、AR、MR、3D等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令观众有了更丰富、深入、全面、深切的观展体验,同时突破时空限制,使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终端“云游”博物馆。

  “创新更需‘守正’,采用更智能的数字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历史文明,无论何时都要坚持‘以物说话’。”王运良说,博物馆等运用数字技术,要在适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适度是指要防止过度使用数字技术,深度是指要在持续深入挖掘文物信息、梳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再现、传播真实和富有感染力的历史信息为目的,坚持数字技术是载体、文物信息是内核。记者 曹萍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飞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