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累计向河南供水超237亿立方米-新华网河南频道
2024 12/13 07:40:10
来源:郑州日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累计向河南供水超237亿立方米

字体: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十年,南水北调已累计向河南省供水超237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全省受益人口达3500万人。”

  12月1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成效。

  “三个安全”保障有力

  发布会上,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水十年来,河南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切实做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多管齐下保工程安全。河南省组织实施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落实总干渠工程防洪风险点“一点一案”,逐一建立南水北调防汛责任人名单,不断加强巡查、值守,确保干线工程安全平稳。实施泵站、现地设施等专业化队伍运营管理,开展常态化输水工程巡线,加强巡查监管“全覆盖”,确保配套工程安全。

  精准发力保供水安全。河南省科学编制、合理确定年度用水计划,精准精确调度,严格按照调度计划供水分水。同时通过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多座城市生活用水实现了以南水北调水为主、黄河等地表水为辅、地下水应急的多水源保障格局。目前,郑州、焦作、新乡、濮阳等市具备了黄河水与南水北调水等多水源储备,部分水厂建设了配套调蓄池,全省109座供水水厂有72座水厂建设了备用水源,供水可靠性和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标本兼治保水质安全。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及水源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库区水行政综合执法,开展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0平方公里。十年来,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和总干渠出省境水质持续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供水范围不断扩大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十年来,全省受水城市已从规划阶段的11个省辖市市区、31个县(市)增加至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供水水厂从86座增至109座,供水范围逐步扩大,受益人口已达3500万人,是规划1768万人的近2倍。

  此外,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全省河湖生态补水42.71亿立方米。既推动了河湖生态环境的复苏,全省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的下降趋势也基本得到遏制。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黄淮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9.18米,较2018年末(12.02米)上升2.84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1.83米,较2018年末(12.85米)上升1.02米。

  移民生活显著改善

  河南16.54万移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发布会上,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始终把推动南水北调移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紧要的民生实事,多方面发力提升南水北调移民生活水平。

  围绕移民村环境改善,河南完善移民村基础设施,推进美丽移民村建设,根据移民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移民增收致富。同时,加强移民生产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移民群众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并造就一批善经营、精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移民创新创业。通过持续帮扶,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一批富有特色的移民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排头兵。

  自2013年起,北京市与河南水源区建立了对口协作结对关系。河南省与北京市双向协同发力,聚焦水质保护、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协作合作,为增强水源区自我发展能力提供有效支撑,助力水源区群众增收致富。十年来,水源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80%,三次产业结构由21:53:26调整为17:34:49,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5倍、0.93倍。(记者 李宇航)

【纠错】 【责任编辑:王晓飞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