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再见王万才,他正忙着准备王庄村的“乡村光荣榜”表彰大会,给村里的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妯娌等先进模范颁发奖牌,再为80岁以上老人准备好新年红包和米、面、肉、油等生活用品。虽然过年也不得闲,王万才和村干部们心里却比谁都乐呵。
沿着河南省唐河县王庄村走走停停,王万才颇为得意地“炫耀”起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只见村道旁整齐排列着70余座大棚,流转给企业和大户后,发展起红薯育苗和蔬菜种植;相距不远的红薯产业科创园,跟河南省农科院合作的红薯种苗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村里的电子商务基地,特色农产品一年销售数百万斤。
“村里还推动土地流转,成立了劳务合作社,2023年村集体收入将近100万元。”从贫困村,到脱贫村,再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念叨着村庄发展的好势头,再回想过往十年的岁月变迁,王万才感慨万千,他的个人命运与这片黄土地紧密相连。
今年60岁的王万才,原本是王庄村的贫困户。由于儿子出生后智力残疾,加之工作生活不顺,人至中年的王万才颓唐丧气。喝酒贪杯,成了人尽皆知的“酒晕子”;吟诗作对,成了不务正业的“诗疯子”。
那些日子,王万才除了到老榆树下看蚂蚁上树,就是在网上“吟诗作对”,写对联是“对春光且趁今朝有酒,悲白发休说来日方长”,横批是“得过且过”。
四年前,初见王万才时,他是刚刚脱贫摘帽的“脱贫户”,王庄村是刚刚脱贫出列的“脱贫村”。打起精神头的王万才向记者讲述,种西瓜、种红薯、种花生、磨豆腐……在众人鼓励下,日子渐渐有了起色。那年春节,王万才家贴了一副春联“和谐普世东风化雨,精准扶贫老树逢春”,横批是“渐至佳境”。
一年前,再会王万才,他已经成为一名党员,并成为了村干部。曾经的“酒晕子”彻底丢掉了酒瓶子,挑起了新担子。搞文化宣传,谋产业发展,只要力所能及,王万才都会抢着去干。“三产融合,凝心聚力谋发展;五星闪耀,辞旧迎新话振兴”,这是那一年王万才给村委会写下的春联。
新春佳节,三访王万才,年岁渐长的他精神焕发,愈发务实,聊起自家生活的变迁寥寥几语,谈起村里的发展变化滔滔不绝。从他口中,记者得知,40岁的村支书翟春艳放弃企业高管工作,回乡带领村民闯出振兴路,推动土地流转,调整种植模式,建设产业园区;45岁的村民李书强返乡创业,成立红薯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种植2000余亩红薯,年销售300万斤。
“乡村振兴要干实事好事,没有集体经济千难万难。”王万才说,三年前村集体还欠30多万元外债,村干部想为村民谋福利有心无力。现在村里有了好班子,闯出新路子,越干越有劲头,“以前辛勤为自家,现在奋斗为大家,那滋味不一样嘞。”
今年春节,王万才没有再写春联,他和乡亲们已经把“春联”写在了黄土大地上。(记者韩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