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月28日电(记者张浩然 李丽静)1月28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开幕,“代表通道”如期开启。
如何让群众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如何助力河南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博物馆?……聚光灯下,代表们走到话筒前,围绕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话题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履职体会,传递民声民心。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河南省人大代表汪守景(左)、杨华亮相“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解决老百姓大小事情的金钥匙】
百姓事,无小事。面对镜头,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守景分享了几点工作感受:一是要想群众少烦心,基层就要多用心!这几年,辖区18个老旧楼院加装了72部电梯,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了“开心事”;二是要想群众心不凉,干部要有热心肠!16个小区顺利装上了暖气,让群众的“操心事”变成了“暖心事”;三是要想群众少揪心,社区就要多操心!规划建成上千个电动车充电桩和机动车停车位,让群众的“揪心事”变成了“省心事”。
“我们摸索出的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商、民事民办、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每天都在街道辖区上演。”汪守景感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解决老百姓大小事情的金钥匙。
【大手拉小手,努力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办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2023年河南省十大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
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员杨华介绍,她所在的山阳区是河南省首批12个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之一。按照“以强带弱、以名带新”的发展战略,成立了焦东路小学、解放东路第一小学和东环小学3所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大手拉小手,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全覆盖。
杨华建议,在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管理机制、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性的支持,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河南省人大代表李文初亮相“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2023年全国文旅强势复苏,洛阳文旅也频频火爆出圈。有老大爷大年初一等开馆,有女孩“打飞的”连夜来参加博物馆汉服雅集活动……据悉,洛阳博物馆全年接待游客超过了250万人。
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给出了他的答案:首先,就是用颠覆性的创意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用青春语言讲好历史故事。其次,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方式对历史文化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
“最后,诚挚地邀请大家到洛阳、到洛博游览、打卡,体验古都的厚重历史和青春活力!”代表通道上,李文初通过媒体向游客们发出热情的邀请。
【坚持跨界创新助力中原农谷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两年,河南正在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与中原农谷跨界合作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新分享了两个创新成果:一个是“源农码”。他们跨界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给每个农产品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另一个是“农田里的智慧灯杆”。他们把智慧灯杆从城市搬到农田,只需20根就可以覆盖一万亩高标准农田,成本低、占地少。
李新建议,政府统筹谋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制度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保障机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
【打好“三张牌”建设振兴村】
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南雷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曾经是“矛盾多、信访多、债务多”的“三多”落后村,如今已成为党建红旗村、旅游特色村,还是第一批被评为河南省五星支部的先进村。
这是怎么办到的?南雷村党支部书记张庭莲总结经验,在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南雷村主要是打好了“三张牌”:一是打好特色产业牌。短短几年时间,村里的企业从一家增加到10余家,村集体固定资产从100多万元增长到2000多万元。二是打好人才建功牌。把人才引得回稳得住留得久是关键。三是打好组织引领牌。组织发动全村党员进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落实党员联户引导党员参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河南省人大代表陈连义(右)、张庭莲亮相“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有难就找联络站,大事小事都好办!”】
在河南开封,龙亭区北郊乡四季城人大代表联络点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民意窗”“连心桥”等作用,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广泛赞誉。
作为驻点人大代表,开封市御品官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师陈连义分享了联络点获赞的经验:有特色、接地气、出成效。
“首先我们的人大代表联络点是在市、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由人大代表自发、靠社会力量创建的联络点。第二,我们有五级人大代表,一共27位,都是自愿驻点,其中有全国代表、省代表、市代表、县代表和乡代表。”陈连义说,设立站点的时候,考虑位置一定要方便群众,同时站点每天都有人值班,每月都有接待日,每件事都有落实。
“有难就找联络站,大事小事都好办!”陈连义表示,要好好总结经验、继续提升站点特色、树立站点品牌,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人民会堂,河南省人大代表杨童雨亮相“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 三个月建成一座工厂】
“我们在周口鹿邑投资澄明食品工业园,三年建成了12家现代化食品工厂,能有这样的速度,就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杨童雨现场分享了两件发生在他们园区的事:一是,三个月建成一座工厂。园区多家工厂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二是,万人助万企专班精准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
“我们园区2023年营业额突破36亿元,解决就业4000余人,在火锅、烧烤、预制菜三大领域发力,未来三年还将在河南投资10—20家工厂,实现百亿产业园区。”杨童雨用数字证明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向全国的企业家发出邀请,来河南感受高质量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势头。
【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耐火材料是传统产业,它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可以说,没有耐火材料就没有五彩斑斓的世界。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耐火材料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获得了202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薄钧认为,传统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必须以国家需要为导向,创新驱动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必须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
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助力法治河南建设?对此,河南胜蓝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红平有两个体会:一方面,要给困难群众撑起法律的“暖心伞”。另一方面,当好基层群众的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我们律所担任132个村委会和社区的村(居)法律顾问,打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刘红平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法律服务,办好每一起案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法治的“温暖”。
【一季茶变成三季茶 注重茶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茶起源中国,盛行世界,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在桐柏,通过“三茶”统筹发展,茶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河南茶祖印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成植在现场举着一杯桐柏红杯茶说,这样小小一杯茶的创新,利用夏秋茶,直接让千家万户的茶农一年增收上万元。
“我们广泛听取茶农、茶企、茶商的意见,集大家的智慧、共享成功经验。”黄成植表示,今后,不仅要踏实做好茶产业,更要注重茶文化的传播和延续,延长茶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