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新兴产业链条汇聚郑州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
2022年手机产量1.54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超聚变、河南长城、浪潮、紫光等龙头企业先后落地;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快建设,汉威、光力、新开普等智能传感器领军企业纷纷入驻……近年来,郑州聚力打造电子信息“一号”产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
力争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3月27日,《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暨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报告发布,其中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作为河南省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排头兵,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在郑州高新区拔地而起。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整个启动区分为双创基地、中试基地,总部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四大部分,其中双创基地将于今年交付,目前展示中心、创新街基本落成,人才公寓正在建设。
此外,中试基地也将于今年启动。“中试基地深入MEMS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为企业和院校提供多项技术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刘鹏说。
除了持续推进线下项目的建设,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也按下了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加速键”。“我们打造了行业首个线上商城‘传感生态圈’,如今已有1000多家企业入驻,涵盖20000多个产品,几乎可以满足企业所有需求”。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启动区项目落地建成后,届时将有300~500家传感物联相关企业入驻,力争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利税6亿元,同时将提供20000~30000的就业岗位。
汉威科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
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抢抓机遇、谋划布局的同时,致力于传感器研发数十年的汉威科技,仍在持续生长。
能够生产的主流气体传感器产品上百种,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八大门类气体传感器的民族企业;气体传感器年销量5000多万只,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截至2021年,公司现有专利总数763项,产品通过科技成果鉴定48项……
汉威科技在郑州这片土地奋斗的25个年头里,一个个优异成果的产出,使其成为国内领先气体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
成立之初,他们便将发展方向聚焦在传感器领域,在国外厂商技术垄断的情况下,沿着传感器产业链走上了一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和研发生产的道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汉威掌握了大量关于气体传感器材料配方、生产工艺、版式设计等方面的专利技术,产品门类齐全,200余种不同规格的传感器可分别用于检测数百种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及其他气体,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传感器为国内独家生产。
塑造电子信息产业“郑州”符号
伴随着发展,郑州智能终端产业从“一个苹果”起步,逐步汇聚成 “百果满园”。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田·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手机产业最前沿的试验场和生产基地。
据了解,目前园区已建立起涵盖手机组装、SMT贴片、摄像头模组、液晶显示模组、自动化设备、精密模切件等核心技术及生产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联创电子、和而泰、记忆科技、睿意科技、博硕等智能终端上下游企业已签约入驻。截至2021年底,累积实现手机产量约8亿部,累积产值达到909亿元。
据悉,去年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值达到5281.4亿元,同时吸引落地了领胜科技、郑州合晶、东微电子、华锐光电等一批填补省市产业空白的高科技项目,形成了链式发展集群效应。
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市强力打造的“一号”产业,面对新开局,郑州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持续优化扶持政策。郑州市出台《“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100家,形成80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当前,锚定“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开足火力,正在“驶入快速道”。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肖理心/文 徐宗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