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重任 牢牢扛在肩
本文来源: 河南日报 2022-09-28 05:34:50 责任编辑: 王晓飞 谷婷婷 作者: 刘晓波

粮食安全重任 牢牢扛在肩

2022-09-28 05:34:50 来源: 河南日报
摘要

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里机器轰响,联合收割机驰骋沃野。

尉氏县邢庄乡农机服务队的志愿者在拐杨村利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

图为淮滨县玉米收割机正在向运粮车倾倒玉米穗,中原大地处处透着丰收喜悦。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秋分已过,中原大地五谷丰登,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出美丽画卷。

  粮和农,始终在河南人心中重千钧。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粮食总产量先后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台阶,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自2017年起,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河南粮”的韧性从哪里来?

  ——来自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来河南考察、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河南团审议,谆谆寄语:“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干在实上。近年来,我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不断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举全省之力打造新时期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

  ——来自藏粮于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保住粮食生产首先要保住农田。我省一手稳面积,确保农田就是农田;一手抓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

  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种粮大户张先志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玉米即将收获,玉米籽粒金黄,大豆结实饱满。

  “现在,700亩地我一个人就能管过来。”张先志说,最明显的变化是灌溉,以前这么大一片地需要30个人灌溉,现在手机一点喷灌自动出水,地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温度,灌溉更加精准和科学。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能灌溉设备、物联网农业气象站、“四情”监测系统等,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立足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自2012年我省开始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平均每亩耕地提升粮食产能150斤。

  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按照每亩不少于4000元的投资标准,集中连片建设1500万亩“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来自藏粮于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省农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麦小麦,(亩产)不过一百(斤)。从2012年到2022年,我省小麦亩产由392.9公斤增至447.31公斤,增幅为13.8%。“每一斤的增加都来之不易,10年间,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54.41公斤,良种起到的作用达45%以上。”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说。

  来看看河南这一个个明星品种:“郑麦379”连续3年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79’穗子大、抗倒伏能力强,今年亩产达到了1200斤,既适合制作高档面包,还适合制作优质面条,企业认可度比较高,每斤卖到了1.6元。”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良成说。

  “郑单958”畅销20年,创造了中国玉米种子的“神话”。“豫花37”位居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第一,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我省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谋划建设“中原农谷”。“两大平台将以实施‘一流课题’为抓手,聚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开展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表型鉴定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构建生态育种测试体系,力争在育种关键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实现突破。”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表示。

  藏粮于地,农业“身板”更有力;藏粮于技,种子芯片更凸显。河南将持续擦亮粮食生产这张王牌,努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专家点评

  三大因素助力河南粮食稳产增产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在我看来,河南粮食稳产增产离不开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藏粮于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累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全省耕地质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4个等别,为提升农田抗逆减灾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藏粮于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在原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础上,河南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以上,科技已成为粮食增产最重要的驱动力。

  强农惠农,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河南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近5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三农”支出1435.7亿元,落实粮油大县奖励资金292.46亿元,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39.92亿元;支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托管服务覆盖1575.9万农户,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90%以上;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80%,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让“小农户”牵手“大市场”,稳步提升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系列惠农组合拳出台实施,稳住了农民种粮预期,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想种粮、愿种粮、敢种粮。

  亲历者说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毛凤梧

  选良种、用良法,把实用的现代农业技术融入田间、沉在地头,实现“藏粮于技”,“科技+”让河南粮食丰产又丰收。

  近10年来,我们依托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坚持不懈地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在全省不同生产类型区建立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通过打造样板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遍地开花”,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大田生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用农业技术鼓起农民朋友的“粮袋子”“钱袋子”。

  “一粒良种,千担好粮”,优良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基础。在每个试验示范基地,我们都安排有品种评比试验,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对比研究,哪个品种的产量高、哪个品种的质量好、哪个品种抗逆性强,我们就把哪个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朋友,引导区域化种植,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选良种配良法,增产又提质。近年来,我们围绕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的目标,开展关键技术模式集成攻关和示范,将节种、节水、节肥、节药

  技术进行组装配套与优化,形成了一批绿色高质高效、节本增效、生态友好的集成技术,尤其是集成推广的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被评为我省农业主推技术、农业十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和全国主推技术,为我省小麦绿色高质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精耕一亩田,细作万担丰”。从我们多年生产实践和试验示范经验来看,采用以深耕耙压、秸秆还田、足墒播种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整地技术,提高整地质量,可有效增强小麦抗逆能力,奠定小麦高产基础,实现节本高效,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2000多万亩。

  农业技术的生命在于推广。在与农民的长期相处中,我们深知农民对科技的渴盼。从小麦播种到收获,我们农技人员常年奔走在生产一线,每一个环节都因时、因地、因苗情长势、因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给农民提供精准的应对管理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发放技术手册、挂图,引导农民技术应用;创新“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扩大技术辐射面,为农户“线上”办实事、“线下”解难题,促进了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紧密结合,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当好“田保姆” 做好新农人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杰

  有人担忧:“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想种地、“00后”不谈种地,到底谁来种地?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解决方案。

  2011年,我牵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社内的农户统一提供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的托管服务,根据市场的需求,优化粮食品种、栽培技术、订单销售等要素,并开展技术集成创新,推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实施过程中,一是抓头,以“优质高产”的强弱筋小麦和特用玉米(机收玉米)作为首选品种,全面推进优质商品粮的标准化生产。二是收尾,和下游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对粮食作物统一收储、统一销售,实现由传统小麦、玉米向优质强弱筋小麦、特用玉米转型,推行优质优价。三是管过程,产前与上游的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直接对接,减少投入成本;产中配套大型农业机械与标准化农业技术,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产后通过粮食贸易、粮食收储、粮食“期货+保险”等方式,提升强弱筋小麦和特用玉米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经过10年的摸索与实践,合作社初步构建了绿色、高效的粮食产业体系,探索出粮食全产业链闭环式运营模式。其中,以土地托管为核心,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耕、种、管、收、烘、工、销”全产业链条,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农民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

  以兰考县红庙镇为例。我们在红庙镇托管土地12000亩左右,涉及5000个农户,每户除夏秋两季分红1300多元外,按照一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结余,外出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500元计算,每人一年可收入15000元,5000名节余劳动力可收入7500万元。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在荥阳、兰考等市(县)托管土地10多万亩。通过全程托管和“田保姆”服务,每亩土地减少投入200多元,粮食实现稳产高产、优质优价,农民多了一份务工收入,钱包越来越鼓。

  党的十八大以来

  河南粮食总产量先后迈上1200亿斤、1300亿斤台阶

  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

  自2017年起

  连续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小麦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标签:
相关新闻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