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力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建设
本文来源: 郑州日报 2022-07-17 06:21:20 责任编辑: 王晓飞 谷婷婷 作者: 赵文静

郑州发力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建设

2022-07-17 06:21:20 来源: 郑州日报
摘要

  将实施“十大工程” 力争“十四五”期间主要金融指标跻身全国前十

  记者昨日获悉,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金融服务“十大工程”,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提出总体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主要金融指标逐步跻身全国前10位或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25年末,金融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金融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存贷款规模达到8万亿元,其中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比重逐年提高;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质效不断提升,融资成本稳步降低,服务“四个高地”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十大工程”

  实施金融机构招引培育工程,以龙湖金融岛开岛为契机,从做实做强传统金融机构、大力扩展新兴金融机构、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建设三个方面,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夯实郑州金融机构门类在中西部地区较为齐全的优势地位。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总部金融机构,按照实收资本规模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单家机构最高奖励不超过1亿元。对新设立或者新迁入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一级分支机构、金融业持牌专营机构,按照营运资金2%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单家机构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实施信贷投放倍增工程,发挥金融的结构调整及需求引导效应,推动金融机构对标“四个高地”发展目标,促进相关行业及领域贷款占比明显提高,力争郑州信贷增量、增速在全国同类城市走在前列,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力争到2025年,实现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合作100%覆盖。设立“自贸区金融创新奖”,对经管理部门认定的全国首单、全省首单金融创新,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和50万元创新补贴。

  实施基金入郑工程,通过市场主体培育、政策引导、营商环境优化等一系列举措,扩大创业投资规模,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到2025年,注册设立基金公司达到400家左右。

  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支持郑东新区、高新区、金水区对创业投资企业在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等进行集中注册,推动集聚发展。推进双向开放试点,鼓励开展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支持境外资金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业务,探索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业务。

  实施险资入郑工程,争取保险资金在郑州扩大投资规模,构建政府与保险机构之间的资金运用对接机制,完善增信模式,大力推广“政银保”合作的融资体系。鼓励保险资金通过协议存款、大额存单、债券、股票、不动产、资管产品、股权直投及支农融资等多种形式投资郑州。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的优势,争取到2025年,保险资金投资郑州规模明显提升,保险资金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郑商所优势再造工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完善区域期货业生态,努力把郑商所打造为国际一流的衍生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支持郑商所更好发挥龙头作用,推动更多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对新品种上市过程给予及时协调,为品种调研论证等活动提供便利。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应急保障和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快郑商所国际化进程,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支持用好现有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合作举办机制,持续聚焦期货市场国际化和对外开放,探讨交易所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经验,持续推动“郑州价格”走向世界。

  实施绿色金融工程,支持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业务中心)或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支持设立主要服务绿色产业发展的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支持金融机构绿色转型。鼓励研究机构和高校在郑设立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推进绿色金融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规模和占比,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金融、绿色产业等领域投资规模。

  争取到2025年,郑州市绿色信贷占比显著提高,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绿色金融产品更加多元化,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对绿色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启动上市企业培育倍增计划,建立梯次培育体系,完善上市培育机制,营造良好上市环境,力争到2025年A股上市公司达到60家。对企业上市分阶段实施奖励,合计奖补最高1000万元;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的,给予100万元奖补。

  实施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工程,加大金融机构普惠的广度和力度,持续建设和完善政府性担保体系,支持政府性担保机构滴灌小微“三农”,建立和完善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多元化风险缓释、补偿资金池和融资担保增信机制,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达到450亿元以上,较“十三五”末增长117%,服务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支农支小平均担保费率保持在1%以下。

  实施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工程,鼓励银行业机构推出“新市民贷”专属信贷产品,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充分考虑其职业特点,推出特色保险产品;支持银行业机构合理确定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畅通新市民住房公积金使用渠道;完善新市民医疗保险保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

  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安居、养老、医疗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

  实施中小法人机构提档升级工程,聚焦郑州市中小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提升和风险化解,深化中小法人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我市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快发展战略重点转型,突出本地特色,更好地服务我市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精细管理品牌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建设长期稳健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体系。组建以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力争2022年9月底前完成批筹工作,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记者 赵文静)

标签:
相关新闻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3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