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条例3月1日实施
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我省通过立法引领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竞争优势。记者2月24日从省人大常委会举行《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新闻发布会获悉,《条例》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规划本行政区域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条例》要求,推动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科技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条例》要求,引导和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园区,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郑州建设全国
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先进计算、光电产业、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重点,加快推进郑州建设全国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将河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材料供给地和特色芯片制造基地。以郑州航空港区为龙头,巩固提升高端智能手机产能,打造5000亿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产集群。
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卫星产业、元宇宙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数字产业。提出加强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和18个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强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打造“中原智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元宇宙产业园。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牵引,着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抢先开展数据价值化试点,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推动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河南,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优化升级5G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以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设施,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加快发展智慧交通、能源、环保、水利等融合基础设施,推进建设嵩山实验室等创新基础设施。力争全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郑州将加大财政对数字
经济产业扶持力度
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省会郑州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10条新兴产业链,郑州市建立了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级领导任总链长,相关开发区、区县(市)主要领导任分链长工作推进机制,分链施策,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核心产业+关联产业+示范应用+产业生态”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快推进“河南省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等建设。聚力打造电子信息“1号产业”,推进十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扎实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积极培育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高能高质高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推进方案,开展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场景应用,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谋划布局前沿技术和产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全面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共引进培育了包含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在内的270余名高层次人才。强力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完善高科技人才配套服务机制。
围绕《条例》的实施,郑州市下步将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数字经济主体,推进数字产业化提质、产业数字化赋能、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构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技术链高度集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郑报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