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探访仰韶村
本文来源: 新华网 2021-10-19 09:02:31 责任编辑: 王海霞 作者: 翟濯,任卓如

特写:探访仰韶村

2021-10-19 09:02:31 来源: 新华网
摘要

如今,仰韶村大部分地区被开发成了考古遗址公园。红底黑纹的彩陶、巨大的考古手铲雕塑、极具仰韶风格的各类建筑……

如今,仰韶村大部分地区被开发成了考古遗址公园。红底黑纹的彩陶、巨大的考古手铲雕塑、极具仰韶风格的各类建筑……

  新华社郑州10月18日电(记者翟濯、任卓如)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下午,与会人员集结,前往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仰韶村。

  这是一个处处充满仰韶文化元素的传统村落。不管是农家院落里随处可见的彩陶纹饰,还是妇孺皆知的仰韶文明,一切人文景观,似乎都在诉说着仰韶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自豪。

  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重返仰韶村遗址了。他说:“学界正在重新认识仰韶文化的重要性。”

  仰韶文化博物馆旁,一面展示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的大型浮雕墙引人注目。浮雕展示的内容不仅包括仰韶村、周口店、西阴村等重大考古遗址的发掘过程,还有李济、梁思永、夏鼐、苏秉琦等几代中国考古人的生平成就。

  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文化博物馆的百年考古大型浮雕墙前拍照。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感慨:“从几座破山沟,到现在博物馆的兴建,仰韶遗址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从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第一次发掘,仰韶村遗址的命运就注定不会平凡。1951年,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带队第二次发掘,在这里明确了仰韶文化的性质和面貌。从1980年到1981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等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而2020年以来的第四次发掘,实现了数字信息化、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让世人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丰富。

   游客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参观(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如今,仰韶村大部分地区被开发成了考古遗址公园。红底黑纹的彩陶、巨大的考古手铲雕塑、极具仰韶风格的各类建筑……浓厚的考古氛围,正让这里成为周边游客外出游玩的首选。

  10月17日,参观者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考古发掘现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第一区,负责人李世伟正带着他的团队继续着发掘工作。“这是前两天才发现的六具仰韶村成年人遗骸,我们在其中检测到了丝绸、酒类等物质,说明在灰坑中埋的,可能还包括当时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李世伟向一旁的参观团队介绍说。

  作为一名“80后”考古人,李世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们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既要继承老一辈考古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要充分发挥现今科技优势,包括多学科研究的结合。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奋进,一定能够把考古工作向更高、更好的层次推进。”他说。(视频:任卓如、翟濯)

标签:
相关新闻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71582